建筑業轉型升級:向國外先進企業學什么
2014-07-28
——訪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黃如福
這是來自于某施工企業的真實數據,折射出我國許多施工企業面臨的共同困境:施工總產值逐年增長,而利潤率卻逐年下降,甚至由2008年5.5%的利潤率降到了2012年的1.1%。
另一組權威統計分析資料顯示:中國建筑企業平均業務規模已經與國際先進企業業務規模相當,甚至稍高于國際先進企業,但就資本市場而言,國際先進企業平均市值規模是中國企業的2倍。
問題和差距是如何產生的?向國外學什么?日前,具有豐富經驗的業內資深專家、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黃如福接受本報記者采訪,他提出:借鑒國際經驗,加快轉型升級,走新型建筑工業化之路。
必須加快轉型升級
工業化、城鎮化加速發展給建筑業快速發展帶來寶貴的發展機遇,近些年來,國家基本建設形勢較好,建筑施工任務充足。“業務規模擴張已經不是中國建筑企業需要優先考慮的問題,”黃如福說,“加快轉型升級、提升盈利能力,這才是最為緊迫的問題。”
他將旗鼓相當的中外兩大建筑企業——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“中鐵”)和法國萬喜集團公司(簡稱“萬喜”)做了對比分析:2010年,中鐵業務量是4737億元,萬喜的業務量是2842億元,中鐵的年產值比萬喜要大得多。但在資本市場上,中鐵市值是455億元,而萬喜的市值是1789億元,差距巨大。
差在哪里?黃如福認為,當前,我國施工企業發展的瓶頸是:忽視“按制度走流程”的重要性,許多花費大量人力和物力制定的制度,往往采取變通的方法執行,而不是按照制度本身的流程嚴格執行,造成制度和按流程執行的嚴重脫節。企業管理標準化程度低,執行力差。“中國施工企業要升級,”黃如福說,“首先要升級我們的思想,升級我們的管理,不僅要在策略上、戰略上,更重要的是要在行動上!”他認為,標準化管理是企業競爭的制高點,應用信息技術優化升級企業管理是必由之路。
走新型建筑工業化之路
當前,中國正處于工業化、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重要階段,這一階段也是建筑業快速發展的寶貴機遇期,發展前景廣闊,增長潛力巨大,與此同時,這一階段也是資源環境約束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矛盾突出期,這個時期,節能減排形勢嚴峻,壓力不斷增大。根據國際先進經驗以及赴英國考察學習成果,黃如福提出,走新型建筑工業化之路,是解決這一矛盾的重要途徑。“新型建筑工業化是指以節能減排為主旨,采用標準化設計、工廠化生產、裝配化施工、一體化裝修和信息化管理為主要特征的生產方式。采用這種生產方式的關鍵要聚力提升企業能力,加快轉型升級,深度融合建筑工業化與信息化,相互推進、互動發展。”黃如福說。
他同時強調,新型建筑工業化,我國不能盲目建設、自由發展,尤其是“建筑創新科技園”、“建筑工業園”或“預制件廠”。要建設必須按照市場的規律進行頂層設計。不要“一點點大的地方”,為了“政績”、為了“GDP”,或為了暫時的發展,也去建個什么“建筑工業園”或“預制件廠”。
頂層設計確實也有人在“喊”,但是,究竟誰來做、誰來管、如何落實?“夠格做這個頂層設計的至少應是省級以上的授權管理部門,而且頂層設計必須做好統一規劃,按照資源、成本以及需求進行科學合理的布點;制定標準(綠色建筑、材料標準評估體系)、統一標準。有了標準,凡是符合標準、達到標準要求的方可立項建設,達不到標準的一律不許建設。”黃如福說。
他強調,我國新型建筑工業化從現在起要做好三件事:首先要確定頂層設計的組織和責任,強化規劃建設,不要哪里有積極性就在哪里建,哪里積極性大就在哪里多建;其次要加快綠色建筑、材料標準評估體系的研究和建設,或者引進;最后要制定相關政策措施,促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。例如,政府工程、住宅工程、醫院、學校、多層建筑等必須達到什么標準,或按照什么標準建設。例如,多層房屋建筑工程,必須采用環保節能材料,實現工廠化生產、裝配化施工。
與信息化深度融合
從建設行業的未來發展看,信息技術將成為建筑工業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。黃如福提出,為了將信息化深度融入新型建筑工業化,應著重抓好六項信息技術應用:
一是整合資源。建立“建設在線”平臺,例如,上海建業科技信息公司的“建業在線”和英國的建筑信息在線平臺。這種平臺可網羅全國、甚至全球“建筑工業園”或“預制件廠”、材料廠商、機械設備商,生產或可提供的各種各樣的構配件、材料和機械設備信息和技術標準規范等,以便滿足設計方咨詢和使用符合新型建筑要求的材料、設備和技術,便于建造方詢價和采購符合設計要求的材料、設備和施工技術等。除此之外,該平臺還可以聚集全球、全國各地、各行業工程招標信息,投融資、擔保業務信息,提供在線咨詢服務和訂單管理等。
由此可見,這種平臺最大的優勢是,整合各方資源,優化應用資源,生產廠家可以按照生產能力接受訂單,并按照訂單有計劃地生產,保證工期、節約成本和資源。
二是科學規劃。規劃是一個系統工程,信息量大,需要考慮的環境因素錯綜復雜,要想站在全省或全國,甚至全球的高度,以更高的視野去做規劃設計,可借助類似于英國PLACELOGIC那樣的軟件系統,應用GIS技術找出最佳“建筑工業園”布點方案和園區規劃方案。凡是國外有且采購價格與國內相當或廉價的材料,一律不再建點、生產。例如,英國所需的構配件和材料,有些是從德國、比利時等地采購的。因為,那里的材料性能比國內的好,價格比國內的便宜。
三是優化設計。設計分為預制件設計和建筑工程項目設計。設計應用以BIM為代表的信息化技術的核心價值是:具有三維數字化、可視化的效果,可大幅度地提高設計質量和效率。除此之外,預制件設計應用以BIM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另一價值是:按照設計參數自動下料、切割(型鋼、鋼板等)、打孔、彎曲(鋼筋)和成型等。目前,對于鋼結構,按照節點大樣圖下料、切割和打孔,應該說數字化、自動化程度比較高了。而對于混凝土預制件,按照設計圖紙,在鋼筋彎曲(鋼筋)、成型,配合混凝土(配合比)和混凝土養護等有關專業方面,應該說數字化、自動化、智能化程度也在快速發展。建筑工程項目設計應用以BIM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另外價值是:選擇合適的建筑材料和設備;自動計算建筑的環保節能性能,調整建筑結構、材料和設備;從設計源頭控制建設工程項目的成本;優化建筑空間等。
四是施工管理。在施工階段,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和遠程視頻監控管理已被眾多施工企業所使用,使用的目的重在解決溝通信息、協調資源,保證合同工期和工程質量,控制成本。目前,以BIM技術為代表的、施工階段管理信息化研究應用的重點是,建立工程項目信息模型,繼而實現深化設計、數字化自動化生產、預制件生產管理、現場施工管理和遠程監控管理等。需要重點突破的是:按照現場條件環境和機械設備,模擬施工過程,制定施工方案;按照設計(BIM系統)所需的建筑材料和設備進行詢價和采購;依據設計(BIM系統)確定的工程量,制定管理方案和進行項目管理;按照設計(BIM系統)進行準確的現場拼裝(預制件按照設計定位貼有電子芯片)。也就是說,借助這個信息化系統,工程項目部可以動態掌控預制件生產進度、倉儲、物流情況以及現場施工進度,保證工程工期、質量和成本。
五是物流管理。隨著建筑工廠化生產、裝配化施工,整合建筑資源、綜合應用方式的改變,物流管理業務信息化也顯得越來越重要。物流管理業務信息化的重要價值在于,不同地域可以享有相同品質的建筑材料(預制件)和技術等;優化配送方案、線路和時間,平衡供需關系,科學合理地安排生產,保障工期;創造“加工附加”價值(采購成品或半成品比自我加工的費用低),降低工程成本。
六是運營管理。任何一個綠色建筑的認證,不可能在認證階段就覆蓋整個建筑生命期,它是有階段性的。例如,英國的BREEAM評估體系也是這么要求的,建筑物在交付使用3個月、6個月、9個月、12個月后,要進行性能驗證,以確保建造的建筑符合設計性能要求。由此可見,在建筑物運營階段,對其運營過程中的環保節能性能的數字化監控十分重要,尤其是公共建筑。建筑物運營階段需要監控的重點是:建筑物是否符合設計性能要求;建筑物、建筑材料以及設備的能耗情況;建筑預制件、材料和設備等,從原材料的采集、生產,到運輸到目的地所產生的“隱性能”的能耗情況等。“信息化與建筑工業化深度融合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建筑過程的工業化、自動化,生產管理過程的數字化信息化,使建筑更符合綠色環保的要求,更符合人類生成、生活的需要。”黃如福強調,“信息化與建筑工業化深度融合意義深遠,范圍廣泛,作用巨大。”(中國建設報)